南昌貢院

出自維基百科
南昌貢院

南昌貢院江西古時間舉行科舉鄉試嗰考場所在。到1905年科舉制度拕廢吥以前,全贛嗰秀才會三年一到嗰來南昌貢院參加比試,考中及第嗰就係「舉人」,頭名舉人稱「解元」。

歷史[編寫 | 編寫源代碼]

先頭南昌攏共有兩隻貢院,一隻位嘚進賢門嗰內首,一隻位嘚八一公園。進賢門嗰許隻係南宋嗰時間做起來嗰,歷史早,故係拕叫做「老貢院」,佢嗰原址係今下嗰松柏巷同得廉讓里巷之間嗰巷道,即老貢院巷嗰36號。

《南昌縣誌》(·光緒三十三年版,1907年)話1519年嗰時間,·寧王朱宸濠南昌做起「陽春書院」。1522年,書院拕搬到東湖,故係改叫「東湖貢院」。1545年,東湖貢院走火拕燒吥嘍。

1653年,陽春書院拕改做貢院。1681年,江西巡撫安世鼎搦貢院遷到東湖嗰東北首(今下嗰民德路嗰東段),做嗰時間規模都做得相當大。1801年,東湖貢院拕改做鄉試嗰分試之所。末後東湖水澇,水湓到舷上來,陽春書院拕改做貢院。末後陽春書院接得走火,貢院拕遷到東湖過,箇之後陽春書院被稱為「老貢院」。

1898年,科舉制度拕清朝廢除,開始作興新學,𠵹南昌貢院就拕改做別用。1930年9月8號,江西省政府拆吥東湖貢院,改做省體育場同得湖濱公園(即箇下嗰江西賓館省外辦八一公園),盈嗰地就做路、做屋。貢院拆下來嗰材料拕用去做「平安堡」。呷「貢院」到南昌就光係隻歷史名詞嘍。

構造[編寫 | 編寫源代碼]

光緒辛已(1881年)恩科嗰部卷
光緒辛已(1881年)恩科嗰部卷

老貢院嗰正北首係脫大嗰一片桃林,係考試時間嗰秀才歇息、遊覽用嗰。林子嗰西頭有樁木,考生會搦馬緹嘚上頭,《南昌縣誌》、《江西省城地理白話教科書》覺得箇係「系馬樁」嗰地名因由。「狀元橋」話也係源自每回參考嗰秀才都會行過橋面以求金榜題名。

東湖貢院嗰大前門有東、西兩邊轅門,係木質嗰牌坊。大門係磚木結構,中間拕分做三道門,中門懸嘚一塊紅底牌匾,寫嘚「貢院」兩隻鎦金大字。大門嗰兩頭立嘚一對石頭獅子同得兩隻古紋石坊,東石坊寫嘚「明經取士」,西石坊寫嘚「為國求賢」。大門裡首嗰東、西兩頭係官廨,考試時間維護考場秩序嗰人員會到箇裡歇。團近有兩道門,前頭係塊照壁,正面有隻大型盤龍,背面係貼「金榜」用嗰。卡過天井,係並排嗰五道門,箇係為到防止人踏人嗰亂場面。接得進去就得想到「龍門」(也叫「龍門口」)。由箇首起,除吥考生同得鄉試人員,別嗰人都係進去不正嗰。

龍門嗰前頭係棟斗拱飛簷嗰三層塔形高樓,叫做「明遠樓」,佢嗰名子出自《大庸》嗰「慎絡追遠,明得歸厚」。鄉試時間嗰執事官員會到箇裡發號施令,值班人員也到箇裡監臨、監試、巡察。

明遠樓過去就係主考官監臨考場、外簾官辦公相嗰場化——「致公堂」。堂嗰東、西頭嗰房間係監臨、提調、監試、巡察各堂辦公、食宿之地。外簾官辦事嗰場化前頭哈設置木欄迴廊,閒雜人等都進入不正。

「致公堂」嗰後背係「戒慎堂」,堂後嗰壁有隻「外簾門」,外簾官不得進入。「致公堂」同得「戒慎堂」之間嗰屋間,係掌卷、受卷、譽錄、對讀、彌封、公卷、巡捕、理事等職司人員辦公同得食宿嗰場化。外簾門嗰外首有隻「飛虹石橋」,係內、外簾官做事嗰界限,兩方不得卡過箇道橋。內簾門嗰裡首係「衡鑒堂」,係許時間主考、典試嗰閱覽考卷、評定名次同得主司嗰食宿嗰所在。鄉試嗰考官係翰林、進士出身嗰官臨時擔任嗰,每回鄉試連考三到,每到三日。

貢院嗰兩首係號舍,應試者必考嗰時間就住嘚箇裡。為得防止外人翻壁入院,貢院嗰內、外壁都長嘚帶簕嗰荊棘,故係有「棘闈」嗰叫法。南昌貢院攏共有17000喇萬間嗰號舍,係揸得《千字文》嗰編號命名嗰。為得避諱或不吉利嗰字,「天、地、玄、皇、軻、荒、吊」同得數目字通常不會拕採用。一排號舍一般係100間或50間嗰規格,兩排之間設有長巷,擺嘚號燈、號旗以做識別,哈有滴子水缸、廁舍等設施。單間嗰號舍有6尺高、3尺闊、4尺莽。兩壁離地有一、二尺嗰距離,有上、下兩道磚縫承板。

開考嗰時間,考生挮得考籃進院,籃裡頭放嘚各式嗰用品,佢俚拕檢查完後,考生對號入座。接得貢院嗰大門拕關到,三日嗰考試期間考生都離不得貢院,佢俚喫、睏都到公園裡頭解決。考生到號舍裡頭,坐嘚成板上頭答卷,匐嘚寫作也要得,夜裡就抽出成板睏覺,喫嗰東西係考生搦自備嗰炊具自簡燶嗰。

南昌貢院有箇多嗰號舍,也容許多嗰考生不下。逢得考生超額嗰年份,考場會搭蘆席臨時棚,叫「考棚」。明朝嗰時間利瑪竇住嘚南昌嗰時間就親自目睹兩萬考生一下參加鄉試嗰盛況。蔣士銓嗰《八月十五夜題號舍壁詩》就話「殘杯冷炙不能餐,四壁蒼苔擁莫寒」,箇也表明許時間考生讀書嗰艱苦。

放榜嗰日子會揀清早嗰時間揭榜,《江西貢院放榜場景》裡頭就相得出許時間考生千門萬戶,走馬提燈,昂首翹足、爭相查看嗰鬧熱場面。南昌貢院有49眼貢井,係貢院人員喫水用嗰。最大嗰許眼井叫「貢院井」,佢嗰井口都要細過人頭,話係怫落第嗰考生蹤井輕生。

文化[編寫 | 編寫源代碼]

江西人歷來作興讀書,盛行業儒之風,因為江西自身地狹人稠,科舉就有提供嘚一般人登科出仕嗰社會功用。《西園雜記》裡頭話南昌府「市井多儒雅之風」,吉安府「環吉水百里之疆多業儒」,廣信府「下逮田野小民生理裁足,皆知以課子孫讀書為事」,故係封建時代有「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嗰話法。

明朝嗰頭隻狀元吳伯宗就係金溪人,佢也拉開江西士子壟斷明朝考場嗰序幕。好似洪武朝所錄六科嗰881名進士裡頭,江西士子佔得147席。建文至天順六朝年間嗰22科裡頭,江西佔得5090名進士裡頭嗰1001名,將近明朝嗰五分之一。洪武四年至天啟二年嗰82科裡頭,江西士子攏共奪得狀元18名、榜眼15名、探花21名、會元21名,佔得明朝嗰21.5%強。永樂二年,江西士子更假包圓全科嗰頭七名:狀元曾棨、榜眼周述、探花周孟簡、第四名楊相、第五名王環、第六名王訓、第七名王直

別嗰條目[編寫 | 編寫源代碼]

參考資料[編寫 | 編寫源代碼]